2025年9月上旬,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从新加坡出发,进入南海执行高桅行动,这是英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,旨在展示与盟国的合作以及捍卫航行自由。打击群包括威尔士亲王号航母、护卫舰和其他辅助船只,共有大约4500名军人参与。9月19日左右金牛网,打击群穿越了南海的争议区域,尤其是在斯普拉特利群岛附近。中国方面从一开始就高度关注,派出多艘舰艇和战机对整个过程进行监视。
具体来说,威尔士亲王号在南海航行时,遭遇了中国舰艇的持续跟踪。四五艘中国舰艇接近英国编队,试图靠近并压缩航线,保持在几海里的范围内。英国军官在媒体上表示,这种跟踪不仅仅是伴随,还带有挑衅性质,表现为中国舰艇靠得非常近。中国舰艇包括驱逐舰和护卫舰,发出灯光信号和广播警告,但英国舰艇并未改变航向,始终按照既定路线航行。整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天,英国舰艇的雷达和电子系统记录了所有互动。
展开剩余78%同时,打击群中的护卫舰“里士满号”在9月中旬通过台湾海峡时,情况进一步升级。中国空军派出J-16战斗机进行所谓的构造性击杀演练金牛网,这是一种模拟攻击的演习,战机锁定目标,执行一系列动作,包括爬升、转弯等,但并不进行实际导弹发射。报道指出,J-16战机多次接近“里士满号”,进行标准的空对舰导弹战术动作,并在接近时执行50度的转弯。英国舰上的电子系统检测到战机锁定信号,并启动干扰,但中国战机的电磁压制让通信系统出现短暂延迟。这种模拟攻击演练持续了十多分钟,重复进行。
这类构造性击杀并不新鲜,过去几年中国军方在东海和南海对外舰进行过多次类似演练,但这次针对英国舰艇的演练强度较高。英国媒体如《泰晤士报》在9月30日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,里士满号的军官形容这次演练为“他们假装要杀死我们”。虽然威尔士亲王号并未直接遭遇战机模拟攻击,但作为整个打击群的核心,它也在南海的行动中受到了中国舰艇的严密监视。中国舰艇在斯普拉特利群岛周边加强了巡逻,部分岛屿已经被中国军事化,尽管国际仲裁法庭2016年裁定否认中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。
对于这次事件,英国官方回应低调。皇家海军在9月22日发表声明,称这次穿越南海是常规行动,旨在维护国际法下的航行权,并没有提及任何让步或改变航线的计划。打击群在9月19日顺利抵达新加坡滨海湾,继续补给和开展外交活动。9月27日,威尔士亲王号在南海举行了一个纪念仪式,向1941年沉没的同名战列舰和“反击号”巡洋舰的残骸献花圈。日本驱逐舰“曙号”也参与其中,象征两国的和解。然而金牛网,这个仪式也使人联想到历史的对比:当年英国舰队没有空军掩护,遭到日本轰炸机击沉,而如今,威尔士亲王号虽然携带F-35B战机,却依旧面临类似的压力。
事件曝光后,英国媒体对此大肆报道。《新闻周刊》在9月30日提到,中国战机对皇家海军舰艇实施构造性击杀,焦点集中在南海。《独立报》随后也跟进报道,称中国战机模拟导弹攻击了英国的护卫舰,航母编队遭遇骚扰。《每日快报》则强调,威尔士亲王号被中国战舰纠缠,模拟攻击几乎成真。《泰晤士报》还深入报道了英国舰官日志,提到电磁干扰导致作战反应延迟,舰载系统出现雪花屏。《电讯报》补充道,尽管其他盟国如挪威和日本舰艇也参与了护航,但中国的行动覆盖了整个打击群。
这些报道均基于皇家海军的内部评估,承认在电子战能力上的差距。中国J-16战机的电子战吊舱功率较高,英国Type 45驱逐舰的干扰系统未能完全抵消。威尔士亲王号自服役以来故障不断,2020年曾因动力系统出现问题,2022年推进轴断裂,影响了部署准备。这次南海行动暴露了英国在电子对抗方面的短板。业内分析认为,英国需要升级电子战系统,但由于预算限制,进程较慢。
国际反应则存在分歧。美国海军研究所报道指出,英国航母打击群正在接近全面作战能力,且与美、澳、日、韩的联合演习接轨。《澳大利亚人报》转载了《泰晤士报》的报道,强调南海局势的紧张升级。但中国外交部在9月20日左右提出抗议,称英国的行动破坏了地区稳定,穿越台湾海峡是挑衅行为。菲律宾和越南的媒体则关注到斯普拉特利群岛的监视行动,认为这表明英国支持它们的主权。
在英国,社交媒体上的反应十分热烈。9月30日,UK Defence Journal发布了纪念仪式的消息,获得了21个赞同,但评论区却充满了对中国骚扰的抱怨。另一则帖子提到构造性击杀,评论区有人认为这本应成为头条新闻,却被其他政治事件盖过。网友讨论了中国战机逼近的路径,认为这些动作逼真得令人担忧。10月1日,关于骚扰事件的帖子不断增加,《澳大利亚人》也分享了报道,评论区有人质疑为什么不采取反击行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